2019中国大西北

中国的大好河山,总有看不完的风景,新疆/西藏/四川/东北……2019 年的国庆,我们去大西北转了一圈,兰州-张掖(丹霞)-嘉峪关-敦煌-茶卡盐湖-青海湖-西宁。 总的来说,西北的景都很大,无论是丹霞,嘉峪关,以及后面的盐湖和青海湖。辽阔的景色中能感受一种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感,同时又会有我处于天地之间的“巨人感”,有些不可思议。 行程 都说西北的牛羊肉很美味,然而其实现在各地都有正宗的西北羊肉串,只要能够保证肉质新鲜,这种粗旷的美食并不难复制。而西北的其他食物,就一点也没有看点了,兰州拉面也并没有惊艳的地方。 又是略过城市,直接从丹霞开始,丹霞最美的时候是正午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的七彩景象,然而我们到的那天烟雨濛濛,颜色就不会艳丽,只能靠想象了。当然,红色连绵不断的山丘还是有它别样的魅力。 嘉峪关作为“天下第一险关”,还是有它应有的气势,虽然中国的关塞应该都差不多,但是挑选其中一座参观一下还是必须的。 鸣沙山月牙泉是一个巨大的沙丘,而由于特殊的地形,在沙丘中还有一个常年不干涸的小水塘,由于是月牙形状便被称为月牙泉,金黄偏白的沙丘绵延数十公里,登上鸣沙山,便是这壮观的景象,而月牙泉则像海市蜃楼一般在这沙丘旁。 茶卡盐湖就是一个完整的白色镜子而青海湖则是浩瀚却平静的海洋一般,在正午的阳光下,湖水的颜色都会格外漂亮。 最后说一下莫高窟,著名的敦煌壁画总是有数不尽的游客参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千百年前人们留下的非常精细的绘画,其实这种非常细致的绘画从观赏角度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复杂的纹理,装饰了四四方方的石窟,很多古代建筑都会给人这样的感觉。当然,壁画中蕴含了很多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网上也有很多介绍。

January 20, 2020

2020京都闲逛自由行

前言 千年古都的魅力,或许不是一两句话就足以概括的,安静而美好, 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京都很安静,所以如果在京都漫步,就仿佛是进入梦境一般,只有微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空气中独特的香气,两边不断涌现着的古色古香的建筑。 以我有限的知识,我还是要稍稍介绍一下京都的城市布局,不按行政规划,京都交通局官网将京都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域,大致上洛中地区北至鸭川三角洲,南至京都站,西至二条城,东至鸭川。 就景点来说:洛中区主要是二条城和京都御苑,以及市中心商业区;洛东区集中了从清水寺到银阁寺的一系列寺庙;洛北区主要是鸭川三角洲以及更北的鞍马贵船,三千院周边,一乘寺周边;洛西区主要是金阁寺周边以及岚山;洛南区主要是京都站周边寺庙以及更加南边的其他城市 接下来就来说说我的规划:虽然是闲逛自由行,但每天基本都走得非常多… 首先为了尽可能延长旅行计划,我选择了早上的去程飞机和晚上的回程飞机,从关西机场入,东京成田出。回东京是因为想乘坐京都到东京的新干线,感受一下新干线顺便看看景色,当然大部分时间还是交给京都,9 天的行程准备第 7 天从京都到东京。同时,上次的闲逛自由行是只逛东京,这次我京都也是只逛京都,不去奈良大阪之类的地方,目前除了京都和东京,其他地方并没有想要长时间逛的,所以准备以后走长线移动旅游的时候一并都带了,大约西部一次,东部一次,所以这次也基本是定点游玩。 当然有一天去神户周边是小插曲,那一天恰好可以去找我表妹玩,就顺便安排了这一天。 第一天:关西机场-京都市中心 到达机场后出关,大约是中午 13 点左右,我第一件事(其实应该先吃饭)便是买好了 haruka+icoca 联票,并在 icoca 中充了 10000 日元备用,直接从机场到京都,因为不想拿着箱子逛,也为了行程更纯粹,并没有在大阪停留(反正最后会到东京,也没有必要)。 这边说一下,icoca 不仅可以坐车,一般所有连锁的餐厅,便利店都可以使用,不用每次现金进行麻烦的付钱过程了。 大约下午 3 点便到了京都,将行李放到京都站旁的酒店,第一天的任务结束,这一天没有行程。但既然早,我就准备先逛一下京都市区,京都市区集中在京都站旁和四条河源町。在京都站无所事事地走了一小时后,在拉面小路吃了晚饭,拉面小路位于京都站 10 楼,可以吃到各个地方的拉面。京都站还是一个非常现代的建筑,11 楼的建筑在中间被整个挖空并配上了顶棚,当你出站的时候,可以好好享受这一种空旷感,当然在京都站穿梭的时候,那却是和东京新宿差不多的体验,川流不息的人群,安静有序却像潮水一般流动着(我说过挺喜欢这种感觉,虽然这不是京都的主题)。 之后,我走近鸭川,沿着鸭川一路走到河源町四条,此时天色已暗,鸭川也坠入夜色,几乎没有人,只有鸭子成群连线地游着,两旁的低矮建筑给河流添加了一些暗黄色的灯光,更是幽静。仔细观察了京都的房子,每一栋其实都不一样却排列得非常紧密,然而并没有给人一种混乱的感觉,我想是因为他们都是长方形状的直筒建筑,在河岸边形成了一个被划分成不同方格紧密排列的垂直立面,于是就有了装饰感,这也是我对很多日本街道的建筑的印象,那时方格状的,由此形成一个个彼此不同的色块,共同组成了一种装饰画的感觉——方格纹理的城市风格。 到了河源町,那便是普通的商店街,逛了 a 点然而非常小,还是去东京专门找各种动漫商店吧。商店街人非常多,一路逛一路走,一直回到京都站附近,在超市买了零食,麦片和牛奶(作为接下来的早餐),也就该休息了。京都的商业街其实没什么意思,当然这就是在京都生活的人们所有购物依托的地方,设施齐全,也完全够用,真正京都的魅力,要等到之后才能体会到。 第二天:洛东区之寺庙连逛 周三其实是很多商店街的休息日,但是单逛寺庙就没事,所以这一次省略了二三年坂和祇园附近,寺庙部分从清水寺-无邻奄-南禅寺-平安神宫-银阁寺-哲学小道。 早上 6:30 下着大雨,街上几乎没人,天渐渐微亮,坐公交车到达清水寺时刚刚破晓,然而雨天只能看到灰蒙蒙的天色。不过大雨中的清水寺是分外清静,可以坐在舞台中央敲敲盅(其实不知道那个大铁盆子一样的东西是什么),没人回来打扰,也可以坐在寺庙外围的木质走廊上看看山中雨景。地主神社清晨会开着灯,嘿呦动画中的感觉。 走出清水寺,我趁着 9:00 开门前到了无邻奄,这是一个我在网上无意间看到的小庭院,一下子就被它的精致所吸引,所以想一开门就进去,它的旁边就是瓢亭,一家米其林三星的日本餐(还有早餐哦)。 进到无邻奄,果不其然是一个非常微缩的的庭院,进门时都要低着头,但是其微缩得非常精致,每一寸土地都被精心地护理过,而且没有人,是的,没有一个人,我就这样独占着庭院直到 10:30 左右才陆陆续续有游客来参观。坐在木质走廊边上,听着潺潺的水声,感受着微风,屋内有暖气,也不用担心冷,十分惬意。可以在点一杯抹茶,享受这当下的时光。 我想,我以后也想要这样的一个庭院…但是不是的,这样的庭院看似是自然的造物,其实每一处都是人工精心的护理,每一处的苔藓,每一处植物的形状,都需要定期的人工养护,是非常“不自然”的。当然,不是我不喜欢这样的“不自然”,而是太耗费人工会让养护庭院变成一种负担,这种地方,还是作为景点比较好。在日本,其实有很多这样的细节,看似是自然,实则都是有专人的清理与打扫,才会让你有一种非常干净整洁的印象,这绝不简简单单是人们素质好,不乱扔垃圾这么简单。枯山水的砂石每天需要有人重新布置,苔藓的损伤与上面的杂叶需要一一捡去,路面上的落叶与不平整都需要时时护理,日本的干净,绝不仅仅是没有垃圾,这背后有多少养护人员,其实是很难注意到的,而对我,这有些太刻意了,虽然的确很喜欢这样的结果。 观察日本的房子,你也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每家门前一定都是打扫过的,没有落叶,屋里的植物也都经过了修建而不显杂乱,所以就算他们的房子每一栋都不那么漂亮,一栋栋之间也不那么同一,而且非常拥挤,但彼此之间都是那么整洁,共同构造了一种日本风格。我想描述它为:杂乱的整洁。就算拥挤成一堆,并没有出现打架的情况,一家的植物不会干扰到另一家的,这都是修剪的结果。 平安神宫,就在这边不远处,青绿家橙黄的建筑在白色砂石上非常亮眼,我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认为其非常难看,而现在,感觉还挺有特色的,虽然鲜丽的颜色会让古代建筑物显得粗糙,但是远看的这种明亮感也不失是一种特别的感觉。 距平安神宫不远便是南禅寺,对我来说,南禅寺就有些普通,不过其旁边的排水桥和院子还是可以看一下。在走一些路就是银阁寺了,全名东山慈照寺,虽说是按照金阁寺建的,后来没钱了就没有贴上金,便成了银阁寺,但是银阁寺的庭院是在半山腰上,走在其间的感觉非常不错,要比金阁寺好多了,人流也不那么多。当时逛的时候就觉得银阁中有非常好闻的香味,是其中的熏香,回来时也就买了一盒这样的香。其中的枯山水也非常有意思,有一座用砂石堆的假山,同时旁边有变形的长条格子,从前向后看可以得到一种超广角的视野,仿佛院子非常宽广,这种在狭小的地方营造广阔的感觉还是挺好的。 出门便是哲学小道,很普通的幽静小路,休息一下,便往京都大学和鸭川的方向走,这里说明一下,鸭川天黑之后没有灯,于是就没有人,也当然没有情侣,京大的百年时钟纪念堂天黑亮灯后很漂亮。但其实这两个景点没有寺庙特殊的地方,看一下就过了。下鸭神社本地人非常多,没有什么特别的景点,都是祈愿的人们。 第三天:六甲山夜景 因为六甲山是看夜景,早上趁早去了伏见稻荷大社,7 点左右人就非常少,适合在千本鸟居拍照,然而我更喜欢的是爬到山上,当阳光刚刚照射到鸟居,从鸟居与鸟居之间洒下,山中光影婆娑的时候,这个时候仿佛一切都充满生机。当和善需要爬一个多小时,其实很不方便,权当作是锻炼了。 去六甲山不是很方便,铁路-公交-缆车-公交的方式才能到达山顶,神户是一个非常不日本的地方,倒有些像欧洲小镇,六甲山可以看到神户港的夜景,除此之外大概是没有什么了。途中会经过的西宫,就是凉宫春日的取景地。 第四天:宇治的抹茶 宇治最有名的景点是平等院,更有名的是抹茶。然而我去宇治的根本目的是京吹…… 平等院有人不少,刚刚修缮过,一切都非常新。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修旧如旧还是修旧如新。如旧,那保持原样不行吗,不行,那太久了,我对如旧的定义是使它恢复建成百年左右的模样,这个时候形状轮廓清晰可辨,但是漆面和砖瓦已经有所磨损,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刚建成的气势,但不至消减太多,却有了一种古朴的美感。如新,就如平等院自己的介绍书上写的,考据了当时的制造工艺,使用原来相近的方式尽可能复原了当时平安时代的模样。这两种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刷一层颜色,或者用新材料造一栋的廉价修复,都是正确的,但是哪一种更好呢? 我原来都是尊崇第一种,因为这样的古朴感是我非常喜欢的感觉,然而现在我觉得第二种也不错,如果说第一种修复是一种感受历史的沉淀,那么第二种就是制造穿越的幻视感,而且第一种修复的旧的程度是很难界定的,而新却是绝对的,从逻辑正确的角度来说,如新可以完完全全说自己正确,而如旧,却需要作一番解释。不管怎么样,平等院现在就是棱角分明,漆面鲜艳的新模样,我并不反感。但是我也的确希望有一些建筑能够保持它古朴的样子,这种历史感也是一种无可替代的特色。 之后便是宇治的两个神社,兔子是宇治的神(在日语中宇治与菟道都是 uji),天黑我就去爬大吉山了,那是京吹中的名场景,但是在官方巡礼地图中却没有给出,原因我想是很明显的,夜晚的大吉山,没有一点灯火,完全就是一片黑暗,登山过程还是很惊险(当然,我为此备了手电,不过不知道动漫中主角是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登山的),山顶的亭子只有 6 度的气温,uji 的夜景还算及格,倒是登山的体验很新奇,更重要的是,与动漫重合的感受,是圣地巡礼很特殊的体验。 在登山之前,我还去了水管桥,但是那一带在修,差点没有到达巡礼点,那边非常普通,并不知道久美子和明日香为什么要在那边吹号(有可能学姐的家在附近吧,这地方离 uji 市中心也要一两公里的路了) 第五天:岚山的竹林 这一天是岚山附近,当然早上先去了北野天满宫,金阁寺,龙安寺和仁和寺…之后有绕道二条城。 天满宫果然是学生党的聚集地,有家长带小孩的,有学生成群来参拜的,人气非常旺,其实单说建筑,北野天满宫,特别是宫门,也非常漂亮。作为天满宫总本社的二分之一,对我们学生党的确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 然而我到晚了…10 点的金阁寺已经都是游人。其实要说建筑,金阁寺,特别是阳光下的金阁寺,的确非常漂亮,但是人太多了,庭院也没什么看头,以后大概是不会再来了。我认为金阁寺在京都,其实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易逸和象征意义,它俨然就是京都的代名词,也有无数的文学作品因它而生,这份感受也许比它本身更重要了。...

January 20, 2020

2010德国

前言 2010 年暑假的德国之旅,那是我第一次出国旅游。距离那个时间点,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之久,记忆早已模糊,只能从照片中回忆起点滴的碎片。不过记忆本就是非常脆弱的载体,我也不是那种善于记忆生活中点滴的人,就吧留下的一些记忆稍微描述一下吧,这些旅游的记忆其实也就对于当时的自己比较重要,是一种体验,而之后大多数的经历也并不是什么太重要的东西。 慕尼黑 我姑姑和表弟一直生活在慕尼黑,我表弟可以说是土生土中的德国人,我们的目的地也自然就是慕尼黑了。对于慕尼黑最主要的印象,就是在我们住的地方门口就是英国花园。英国花园是一座非常大的绿地公园,几乎每天我们都会去那边散步。印象中,那是一个非常有条不紊的城市,没有特别繁忙热闹的街头,也没有林立的高楼。气候在暑假可以算是非常适宜了,不过欧洲到了冬天应该会是非常寒冷。 慕尼黑没什么便利店,当地人都是周末去超市集中采购,开着车购买一个星期所需的物品。这样的生活,在我看来其实是有点不方便的,我喜欢那种城市功能可以非常细碎地渗透到各处的方便,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对家庭中很多功能进行外化。有一句话我一直印象很深,是某个日本建筑师在介绍自己在涩谷狭小的房屋建造和生活经验时说的,大意是生活在城市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将很多家庭功能交给城市,你不需要很大的冰箱,因为超市可以很方便地买到每天的食物;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因为在城市中有完备的娱乐设施可以随时去享受。而欧洲和日本相比,可能就会稍微欠缺一些,当然,城市的功能性肯定是完备的,慕尼黑也是大都市,只是和纽约东京上海这些最繁华的都市相比,便利性肯定是有所不同的。不过也相对的,你获得了在那些城市中不可能得到的清净感,一定有很多人是更愿意享受这种氛围的。 对我个人现在来说,我还是更喜欢繁华而喧闹的快节奏都市。 天鹅古堡 其实我对于古堡没什么特别的兴趣,对于那时的我就更是了,不过天鹅古堡有未建成的部分,在那边使用铁栏杆做了截断,这份截断使得城堡内部连通了大自然的风光,反而为其增添了几分魅力。当时是乘坐马车前往城堡的,非常惊讶马会在拉车的时候排泄,现代技术真好,拒绝落后的交通方式… 苏黎世 当时在苏黎世只有半天的时间,其实是没办法有什么非常确切的感受的,现在想来,倒是感觉苏黎世的房子也是那种拥挤的风格,倒是和日本有些神似,除此之外的印象就只有普通的欧洲小镇的感觉。不过物价非常贵,当时午饭吃了非常普通,普通到有点难吃的中餐,却也是非常昂贵(依然非常怀疑被坑了,也没选对店… 萨兹堡 萨兹堡是莫扎特的故乡,当时还去参观了他的故居,印象也只是非常普通。不过在记忆中,奥地利的确是一个音乐氛围非常浓厚的地方,到处都可以听到有人的玩音乐。总的来货,在遥远而模糊的印象中,欧洲的各地都还是非常相像的,特别是气氛上,可能建筑风格会有些许变化。 后记 当时见面的时候,感觉几天就和表弟玩到一起了,还为了乐高有不少争吵,现在已经非常久没有怎么互相交流了,当时言语也不是非常通,记得就是每当吵起来了,表弟就找姑姑帮忙,让她翻译,这样根本就不怎么吵得起来 hhhhh。 其实还有点期待之后如果再次去德国,和他再一起玩?其实也不是非常想和表弟一起玩啥的,但是感觉和一个关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是特别远的长期生活在国外的人交流,本身可能就是一件还算有意思的事情,但还是必须要有一个去旅游的契机。 欧洲还是有挺多想去旅游的地方的(倒是感觉没有想要生活的地方):捷克,巴黎,伦敦,威尼斯,罗马以及北欧的各国都是想去看一看的地方。

August 16, 2019

2012日本

前言 2012 年是我第一次来到日本,不过是跟团游。日本其实是一个完全不需要跟团游的地方,因为景点大多都可以通过公共交通到达,也就没必要跟着旅游团的大巴,自由安排的时间是旅游非常重要的一环。不过至少对日本的各个地方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久远的旅行,还是通过当时的记录,才知道行程大致为东京——箱根——大阪——京都——名古屋。 而我对箱根的唯一印象就是旅游过程中去的一个温泉酒店应该是箱根的,而对名古屋则是没有任何印象,不过当时应该也只是到名古屋坐飞机回国。 东京 东京是一个繁华的都市,非常喜欢在东京那种繁华却又十分能找到宁静的感觉,纵使车来车往,人走人去,秩序始终,安静始终,你不会被碰到,挤到,可以很好地保持一种自我的状态。当然,东京生活非常方便,各种便当店,和牛肉饭小餐馆(吉野家之类的),都非常适合日常饮食,便利店也很多,这和很多欧洲国家就完全不同。 东京的景点必然是人很多的,浅草寺,明治神宫,皇居…相比京都的寺庙,其实东京的古景点并没有那么值得去。 京都 京都我们去的时候正好下雨,而我们只有一天,但是仍然能够感受到京都的美丽,京都非常安静,古色古香,如果说东京是现代都市,那么京都就给人一种历史的素雅之感。不过由于时间关系,大多景点我们都没能去成。 八坂神社的夜灯笼,祇园周边的宁静小路,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别是雨中配合淅淅沥沥的雨声,晚上的灯光洒在被水浸湿的地面,反光梦幻而沉浸,充满了诗意。 大阪 大阪就很亲民,热闹而好客,但是略显粗糙。心斋桥完全是赴日旅游新手村般的存在,游客非常多,相信也是很多游客到日本的第一站(类似于东京新宿的存在?),各种购物地点你都能找到。也去了大阪城,然而没什么印象了。 结尾 这是第一次到日本,但那个时候,我还没有那么二次元。所以也自然对日本没有那么深的印象,总结来说,现在对我来说,与其说是喜欢日本,不如说是喜欢二次元的各种意象在现实中的映射,那份微妙的感动。

August 16, 2019

2013马尔代夫

前言 如果你喜欢阳光的海滩风光,那马尔代夫一定是最佳的去处。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完全放松身心,而不用管任何其他的地方,不需要走景点,不需要安排行程,不需要来回奔波,只要定一个心仪的酒店,住上一周。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是典型热带气候,无四季之分所以一年四季来这边都是差不多的),在这里,你所能看到的便是白色泛着金黄的沙滩,和蓝得极其艳丽的海洋,如果沙滩上人不多,阳光下向海天相接处一眼望去,就有一种“人生就这样挺好,什么都不用干,正是值得享受的时光”。沙滩上架一把遮阳伞,拿一杯水果冰淇淋,就这样看着海发呆,或者坐在架空的水上茅草屋的阳台,感受着混杂着大海的味道以及天然香精的香气的空气,看看杂志,或是躺着睡觉。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感到,这就是真正的度假(个人人为这不能算是旅游,但这就是理想的度假生活) 比起东南亚或者海南,马尔代夫的度假体验更加纯粹(在一个小岛上,整个小岛便是一个酒店),而景色也更加纯粹,所以我觉得,如果想海边度假的话,马尔代夫无疑是第一选择,东南亚我便也不是那么感兴趣了。 集锦 马尔代夫落地签,然后需要坐船到每个酒店的岛,我们到的时候恰好是晚上,小船开在大海上,周围则是一片漆黑,只能看到远处有一些隐约的灯火,小船摇摇晃晃,仿佛随时会被大海的黑暗吞噬。我当时是很害怕的,但其实这种体验也很特别,至今我依然记忆犹新,那份人类的渺小感或者无力感是很真切而特别的感受。 到了酒店,就是一栋栋小别墅,之后就是每天漫无目的的在海边休闲了。浮潜我还是有些害怕的,因为你向下看的时候就会看到墨墨黑的深海… PS:特别提一下,我们在斯里兰卡转机,买了一大袋 delmah 的红茶(应该是茶碎),用这个冲奶茶真的是非常好喝!

August 16, 2019

2015北海道

前言 2015 年我又随家人们一起去了日本,这也是我第二次去日本,目的地选择的是北海道。不得不说,日本的北国风光,非常漂亮(而且零食也非常好吃,毕竟北海道大学可就是札幌农学校 hhh)。其实日本人也特别喜欢到北海道度假,不同于城市风光,北海道有一望无际的雪景,有各种温泉。当然最主要的,北海道是一个滑雪胜地。我们不滑雪,但是在北海道放松心情还是非常不错的。 简介 行程的最开始,依然是从东京出发,转机北海道,然后函馆机场坐新干线至札幌。 札幌算是北海道最热闹的地方了,但其实我觉得都差不多,同样是白色的城市,然后去了小樽,买了音乐盒。在小樽音乐盒馆,那边有一个巨大的,可以编程的八音盒(大概有 88 个音?),可以弹奏各种曲子,有机会是不是我也可以弄一个呢(笑)。 洞爷湖是十分开阔的,是日本第三大的火山口湖,而远处的外轮山距离湖面的高度差只有 200-500 米,所以就更显开阔。湖面在冬天也不会冻结,是日本最北端的不冻湖;周边珠山、昭和新山两座活火山,一年四季白烟缥缈,为洞爷湖增色不少,也使洞爷湖周边成为温泉胜地。 吃的 北海道的零食非常的丰富,著名的卡乐比薯条三兄弟就出于此。北海道盛产各种新鲜美味的食品原料,小麦、马铃薯、大豆与牛乳,是日本主要农牧业基地,被称为日本食品原料基地(矿业与渔业也是北海道的重要经济产业形式)。所以北海道的乳制品和薯片自然就非常地丰富。 calbee 的各种薯片就不用我介绍了,是我个人在所有薯片厂商中最喜欢的处理方式,清脆而不厚重,调味也非常干净。得益于北海道优质的牛奶,其实北海道大多数乳制品零食都十分讨人喜欢。六花亭和北菓楼大概算是其中比较有名的品牌,北菓楼的泡芙非常好吃。还有北海道特色的牛奶糖,牛奶布丁,以及札幌农学校的牛奶饼干(札幌弄学校的牛奶饼干是一款非常清淡的牛奶饼干制品,但是调味风格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的,作为北海道伴手礼我是首推的)。 PS:札幌农学校就是现在北海道大学的前身…可见农业就是北海道的强项。

August 16, 2019

2016澳大利亚大洋路自驾

前言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也是大洋洲唯一可以算是大陆的地方(有一种说法,陆地面积大于等于澳大利亚陆块的称为大陆,小于等于格陵兰岛面积的称为岛),其结构形态稳定而古老,漂浮在大洋中(澳大利亚陆块在板块漂浮学说中,据说是先后从红海到阿拉伯海到孟加拉湾,最终将要到北部湾-南海海域-台湾海峡,最开始至今大约有 6.4 亿年) 澳大利亚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而西部为高原,而这次我们自驾的大洋路就是墨尔本西部西区平原靠海这一块(“Great Ocean Road”据说是为纪念参加一站士兵而修建的),可以说是一路风景无限。 这次大洋路的自驾,是我们第一次纯粹自驾出行,路线从墨尔本出发,沿着大洋路一路开到瓦伦布尔,最后从内陆路线回到墨尔本,晚上都住在沿线小镇。 墨尔本 旅行的开始,我们先在墨尔本住了几天,不愧是全球宜居城市中排得上名的城市,墨尔本的居住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为有轨电车,相当于地铁,在城市中通勤,电车就完全够了(每个大城市总会有一个主要的交通工具形式,以这个主要形式,会连接城市几乎所有主要地点,超级大都市会因为过于拥挤主要形式一般会变为地铁,藏在地底下,而对于悠闲一些的城市,一般是地上轨道或者巴士,但是墨尔本的有轨电车形式上还是很特别的,其运行机制就类似于南京路的有轨电车)。 墨尔本非常干净,其城市整体设计也非常干净,没有什么花里胡哨,看起来非常优雅。很多公园都很开阔,植物园也有很多不错的景观,黑教堂的外观非常特别。市中心的高楼观景台,其实没有必要去,墨尔本的夜景,还是和东京或上海不好比(虽然最后我们还是去了…);在皇后市场中可以买到牛肉和海鲜,毕竟靠近产地,性价比非常高,就是注意休市时间,虽然澳大利亚的烹饪非常粗旷,但新鲜的原材料,原汁原味就足够了。 可是,毕竟我是一个喜欢繁华都市的人,墨尔本虽然舒适,对于我来说,也许还少了一些绚丽的霓虹,与可以藏身其中的超级速度(怎么说呢,这种感觉就是在一个非常高速的地方,你在街上慢慢走就会感觉和这个地方隔离了,想在看电影,但如果大家都走得比较慢,或者说没那么拥挤,那么你就和大家一样,不会产生一种=都市的抽离感,其实也是一种孤独感,很多人会不喜欢的,但我发现至少现在的我还是挺享受这种都市孤独感的) 大洋路 大洋路一路上的风景,对于第一次去的人,那一定是惊艳的。绵延的海岸线上,红色的岩石土地于蓝色的大海,长时间的相互较量,在岸边切割出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地形景观,十二使徒岩石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澳大利亚很大,澳大利亚的景观也很大,硬质的岩石与海水的碰撞经过数千万年的历程,使得断面非常地直非常地高,就给人一种壮观的感觉(自然界中的天然景观,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就会感觉不一样,我想一个是因为大的东西会产生重复而密集的纹理,铺成大片在你的视野中就有一种形式感;另外,眼睛作为一个广角镜头,大景观在镜头边缘产出夸张的形变,这本身就会产生一种独特的美)。沿途的小镇都非常的安静,若是早上与晚上,便可以在海边这个地方,静静地看看日出日落,十分悠闲。 途中会经过 otway 国家森林公园,找一个步道走上一圈,可以感受澳大利亚的森林,感觉由于澳大利亚比新西兰干燥,澳大利亚的森林并没有那么多碧绿的苔藓,所以颜色没那么艳丽,但是感觉树会更高,更有古朴的感觉,对于我来说都是挺喜欢的。 路途中间有一个地方可以看到野生考拉(忘记具体地点了),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考拉一直在睡觉的样子…(网上说是在去 otway 灯塔的路上,忘记我们当时是不是也在那边看到的)。 顺便说一下,最后我们去了菲利普岛看小企鹅,那可是热带企鹅,非常小只,可以看到它们一摇一摆成群结队从海里归家的样子,分外可爱,然而去那边车要渡海,时间也长,有些麻烦,若不是特别执念,我觉得放弃这个地方是个好的选择。

August 16, 2019

2016美国NASA

前言 几乎所有校园类的动漫中都会出现修学旅行,这是日本高中生一定不会错过的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的机会,还可以趁机和喜欢的人搞好关系(笑)。日本高中生一般都会去京都吧,而中国其实没有这个传统,不过在 2016 年的暑假,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去美国休士顿 NASA 宇航中心的夏令营,这次 NASA 之旅,也可以称的上是我的修学旅行了吧。(这次活动,名义上是科创相关,所以当时是班级里参加过科创比赛的同学才能参加,当然科创比赛其实都很水,但是因为名额不是很多,所以学校要求需要有参赛经历) 旅程 这次行程其实并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据我了解,这不过是 NASA 的一个公开商业项目),整个过程就是让你在 NASA 的活动中心上一些幼儿园小朋友就可以上的手工课,在休士顿这么一个偏远地方,其实非常无聊,也就最后去了一下洛杉矶的 UCLA 和环球影城,权当作是美国的“到此一游”了。 但这些本来就不是重点,作为修学旅行,因为是和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十几小时的飞机,从上海到休士顿,本是非常枯燥的飞行旅程,聊着天时间便过去了。我们每天晚上回到住处,会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大家聚在一间房间里打牌聊天,吐槽一天的活动。这些,才是真正珍贵的回忆。 还记得 NASA 活动中的火星空间站设计,我们画了些非常“灵魂画师”的草稿图,然后用各种他们提供的简易材料一通乱拼(具体什么样子的已经忘记了,反正就是吸管啊,纸板啊,铝箔啊之类杂糅在一起的产物);鸡蛋隔热层的制作,同样是用这些很简易的材料,我们需要位一个鸡蛋包上“防护层”,然后在火焰喷灯下烤两分钟,力求鸡蛋无损…当然最后绝大多数组的鸡蛋都熟透了(基本是防护层被烧穿后鸡蛋也被烧出一个洞,大家一起看鸡蛋烧穿的样子还是很有趣的…);还有火星车的制作,用乐高类似的积木配上一些简易的马达,要遥控它去捡石块,大家拼装的过程中总是手忙脚乱的…大家就这样凑在一起玩了许多天,也许活动内容平淡无奇,但作为大家交流的话题也足够了,玩得都很开心。 所以,还是很感谢学校组织的这次旅行,本来,多人旅行的目的地就不重要,和谁一起去才重要,而若没有学校的组织,也就不会有这样一次宝贵的修学旅行。高二的暑假,大家一起暂时忘记繁忙的学业(虽然对于我来说,高中真的是一点也不繁忙……),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以上。

August 16, 2019

文具4:手帐

手帐 我不玩手帐,但喜欢看,感觉很多日本年轻人做的手帐都非常漂亮,非常工整却有充满活力和灵性。 不过我也有手帐,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牌 midori,一本护照本,恰好护照大小,现在被我当作钱包使用了(有很多配件可以研究一下)。一本通常本被我当票据夹了。这是真皮笔记本,但却没有傻大粗的特性,这就是 midori 厉害的地方,但是由于尺寸特殊,其实不适合笔记,traveller 笔记本顾名思义,是给你做游记的,但也不是光写的游记,因为这还是不适合写东西,主要可以铁一点照片配上一些文字,画一些图,配上写文字,就非常舒服了。 midori 有很多黄铜的复古文具,但是黄铜的东西我大概再也不会买了,锈到家都不认识,但是看这宣传图,这种小资情调还是很吸引人的。 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品牌就是 hobo,但是也巨贵,这就很年轻画,适合年轻的小女生或者男生做日记之类的使用。收帐衍生出的很多产物都是日本文具所特有的东西,也是其细腻和灵性的集中体现。 而 midori 的 MD 笔记本则是非常小清新的笔记本,使用了一种非常温暖的白色,看着就非常舒服,没有一点点瑕疵(当然也不推荐购买,你会不知道改写些什么的)。 和纸胶带,粘纸,以及 plus 的很多彩色修正带(其实不是修正带,就是半透明的带有色彩图案的装饰胶带),都可以给收帐带来很多小的点缀。包括各种可爱形状的回形针。 信纸 信纸和信封也是非常有魅力的一个东西,这玩意还适合写情书。我不喜欢花花绿绿的信纸,但是 midori 的有几款信纸却是非常好看,枫叶的红色加金色,配上伊予和纸的特殊质感,就感觉这纸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越前和纸则是颜色非常清淡,隐隐约约仿佛透过这纸就能看出细腻的情感。一个比较浓烈一个比较柔和,但同样的,都非常美丽。 当然 midori 也有白色信封和信纸,质量也都非常好,给好友写信之类的也非常适合。当然字…要好看(我自闭了,我这就去练字)。 midori 的信纸每年都会有新款,而且英爱每年是不一样的,以前的不会重复生产,所以喜欢的要注意购买,不然之后就没有了(大部分伊予和纸的信纸图案其实我都不是很喜欢)。 而至于可爱系的信纸,我没有过多的了解,但是 itoya 也有以岑充满了这类信纸,但是我觉得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与花哨的花纹里,缺少着一种独特的质感,是的他们与淘宝上的信纸之间也许只有精度上的差距,而没有一种温和而细腻的质感。我想这也是我问什么喜欢和纸信纸的原因。 原材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对什么东西。我喜欢的永远是最好的原材料,加上很少的,但是非常细致入微的加工出来的东西,很多细节表面上你看不出来,但当你细细品味,却会发现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东西。 日本的特色中,我觉得就有这一点,无论是他们的文具,还是料理,包括二次元(当然现在二次元充斥着各种厕纸…)。 PS:二次元里,个人认为京阿尼的东西在细腻上一直是最棒的(毕竟山田监督,本来就非常擅长捕捉青春少女的小动作,小心思和小表情……)

August 1, 2019

文具2:基础文具

橡皮和铅笔 说完笔芯,还是说一些无聊的,橡皮和铅笔。是的,就算是学生用的橡皮也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种类,一个是像美工刀一样可以伸出来的细橡皮(貌似是派通的?);还有很有意思的就是国誉(日本学生文具当之无愧第一品牌,总会有一些脑洞很大的文具,非常青春气息)有一款五角星每个角不一样宽度的橡皮,专门用来一行行的擦字,具体图片可以上网搜一下;最后说一下 seed 有一块巨贵的橡皮,天然橡胶的,还有金属刻字和小纸盒,看上去非常高级,虽然手感并不是非常好,但就是看着就想买的那种。 突然有意识到,一个产品的设计,从包装到内部足够精致到让人想买也是有些产品的过人之处,虽然有时候知道这个产品也不会怎么样,但买了还是觉得不后悔,这也是需要技术的,人称:骗(抢)钱的技术…… 个人手感最喜欢的是派通的 ain 白橡皮,非常有弹性,反正捏着也很舒服…(怎么又是派通…我是觉得派通很多东西特别是笔非常难看土气,其实我觉得名字也有些土,但是很多产品还是不错呢…)。 然后,个人很不喜欢那种卡通橡皮,那根本不是橡皮好吗,我还是喜欢纯粹的产品,所以很多什么功能都有的四不像产品我就很讨厌…… 铅笔的话,主要是自动铅笔,很多牌子都有一些非常奇特的的自动铅,各种出芯方式,以及防折断方法,很有意思的是 uni 有一款出芯会自动旋转的自动铅,为了让你每次写铅笔都是尖的。 uni 的笔芯也有很多中选择,当然钻石 nano 的铅笔芯是用下来觉得刚刚好的,硬度黑度什么的都非常不错。 虽然最后我选的铅笔还是一开始就毒到我的红环 800,虽然这款笔其实有很多的问题,它的出芯方式在没有铅笔芯的时候会非常的不顺畅(换芯或者断芯的时候),但是帅啊…… 笔记本与纸张 说到笔记本,就不得不提国誉了,campus 和 gambol 都是他家的,麻,其实 gambol 原来是某国产山寨厂商,专门山寨 campus,结果就被收了……,反正这俩就是非常正常的学生笔记本,真希望我们中小学时代的笔记本也能有这质量,这设计(虽然不算很好看,但这种简洁有亲切的设计很适合中小学生嘛)。 接下来是 maruman 的记忆女神笔记本,这是本人最喜欢的一个系列,黑色加金黄色非常有气质,虽然是螺线本,但是好看呀。 说到螺线本,国誉的那种活页本,透明封面的小螺线的活页本也非常小清新,很适合做笔记,也不厚重。 然后就是活页纸,一开始我买的都是 6 孔的活页纸,但其实这种笔记本都是欧美傻大粗式的本子,小清新的本子还是 26 孔 B5 比较合适,纸张的话,国誉和 maruman 也有最高级的纸张,但不建议购买,这样会不舍得用纸的(亲身经历),买最便宜的就好。要说最喜欢的质感的知,当然是 life 的米黄色的纸,看起来非常的温暖,他家也有直接的本子,可以体验一下,智商的纹理也是看着非常舒服,要是到国内,绝对不会有这样的纸的(不过好像没有 26 孔 B5)。 davinci(一个专门做 6 孔真皮笔记本的高端厂商,虽然它们的设计已经挺日式简洁了,但还是改不了 6 孔本和真皮本傻大粗的本质,在 itoya 看了以后,果断放弃购买…)他们家有巴川纸的活页,非常轻薄,不过我不习惯那个纸… 最后说一下 lihit lab,这个公司有很多收纳性质的东西都非常使用,可以放在包里的内胆包,可以瞬间整理你的包,而且要用的时候,直接内胆包拿出来放桌上,不用在包里面翻。他们家也有带收纳的笔记本,可以在正面放手几支笔科一个手机,出行利器,虽然有些丑,但非常实用。 itoya 这边讲一下 itoya,当时我去的的是文具那一楼,另一个楼是主要卖绘画工具的,这里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 7 楼吧大概,那是一个全是买纸张的地方,你可以选择纸张的材质,颜色,纹理,然后就可以定制独一无二的信封,信纸之类的。 看着一整面墙各色各样的纸(都是纯色的,担有很细腻的纹理),就仿佛进入了一个文具控的天堂,哪一面墙很有一种绘画感,干净但有不缺失细节。

July 30, 2019